•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光色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群体行为的影响
    毕瑾秋 何衍 王春花 刘小玲 陈欢 蒲德永 曾令清
    2024, 41(3).
    [摘要](28) [HTML](0) [PDF 129.13 K](48)
    摘要:
    动物的群体行为是指群体成员因社会原因而聚集一起的现象,不断受到众多生态因素的作用。为探究不同光色环境对鲤科鱼类群体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喜集群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将大小相近且机体健康的实验鱼随机分为3个色光组(即白光组、绿光组、红光组),每个色光组包括20个鱼群。每个色光组在水温(27.2±0.3) ℃的开放水域条件下拍摄中华倒刺鲃的群体行为。研究发现:与白光组相比较,中华倒刺鲃鱼群在绿光和红光下的个体游泳速度和个体移动总距离均明显增加(P<0.05),且处在红光下的增幅更大;红光降低了实验鱼群的个体游泳同步性(P<0.05),但绿光对个体游泳同步性的影响不显著;红光显著了增加中华倒刺鲃鱼群的个体间距离和最近邻距离,绿光对二者的影响则相反;在红光和绿光条件下,中华倒刺鲃鱼群的群体运动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但群体运动时间百分比无显著变化,且绿光显著增强了群体极性(P<0.05),红光则无此影响。研究表明:三种测试光环境中,绿光能提升中华倒刺鲃鱼群的协调性和凝聚力,可能对群体运动中个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具有积极影响。
    2  环境雌激素联合处理对雄性斑马鱼繁殖行为的影响
    张盈盈,李英文,刘智皓
    2024, 41(1):20-25. DOI: 10.11721/cqnuj20240115
    [摘要](128) [HTML](0) [PDF 664.18 K](611)
    摘要:
    为探究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EES)联合处理在环境剂量下对雄性斑马鱼(Danio rerio)繁殖行为的影响,设置对照组(水体中无EES)、EE2-low组(水体中含5.55 ng·L -1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estradiol,EE2))、EE2-high组(水体中含11.1 ng·L -1EE2)和EES组(水体中含62.2 ng·L -1壬基酚、250 ng·L -1双酚A、4.56 ng·L -1雌酮、5.53 ng·L -1雌二醇和39.6 ng·L -1雌三醇,上述所有EES质量浓度均为环境剂量),对雄性斑马鱼连续进行EES暴露处理60 d,然后引入未经EES暴露处理的雌性斑马鱼与之进行配对繁殖,最后对它们与繁殖行为相关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E2-low组雌、雄性斑马鱼单独和同时进入产卵区的时间及追逐频次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EES-high组和EES组雌、雄性斑马鱼的上述指标则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p<0.05)。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环境剂量的EES联合处理与具有相同雌激素效应的5.55 ng·L -1 EE2处理相比具有更强的生殖毒性,与11.1 ng·L -1 EE2处理的生殖毒性基本相当并均能明显抑制雄性斑马鱼的繁殖行为。
    3  饥饿对中华倒刺鲃和慈鲷鱼群觅食行为的影响
    何娇阳,龙家兴,曾足仙,付世建
    2024, 41(1):14-19. DOI: 10.11721/cqnuj20240112
    [摘要](135) [HTML](0) [PDF 746.19 K](541)
    摘要:
    探究种类和饥饿对不同生境和集群特征鱼类的群体觅食行为的影响。选取群体互动特征不同、生境和食物资源状况迥异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慈鲷科(Cichlidae)鱼类斑马拟丽鱼(Pseudotropheus zebra)(后简称慈鲷)幼鱼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六臂迷宫来设置觅食情景,分析比较了前期经历饥饿或维持日粮摄食(对照组)鱼群的探索强度、凝聚力指标(IC)、首次到达食物臂速度、食物臂时间占比等行为学参数。与中华倒刺鲃相比,慈鲷有更高的探索强度和更低的IC值。饥饿导致慈鲷探索强度下降、首次到达食物臂速度加快和食物臂时间占比上升;中华倒刺鲃经历饥饿后食物臂时间占比略有下降。慈鲷和中华倒刺鲃群体觅食行为存在种间差异,且仅有慈鲷在群体觅食行为上表现出对食物匮乏的适应性变化,这可能与2种鱼类生境、食物资源等条件不同有关。
    4  温度和摄食对南方鲇能量代谢特征和低氧耐受的影响
    史函颖,杨洁,谭淦,郭正浩,庞旭
    2023, 40(6):32-37. DOI: 10.11721/cqnuj20230615
    [摘要](124) [HTML](0) [PDF 890.32 K](436)
    摘要:
    为考察研究温度和摄食对鱼类能量代谢特征和低氧耐受的影响,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为对象,在15、20、25和30 ℃条件下,分别测定禁食组和摄食组实验鱼的日常代谢率(RMR)、临界氧压(COP)和失去平衡点(LOE)。结果显示:1) 温度对南方鲇的RMR、COP和LOE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p<0.05)。2) 摄食对南方鲇的RMR、COP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p<0.05);在20、25、30 ℃条件下,摄食组的RMR与空腹组的RMR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在15、20 ℃条件下,摄食组的COP与空腹组的COP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3) 摄食对南方鲇的LOE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提示温度上升以及在较低温度下摄食将削弱南方鲇的低氧耐受能力,而在较高温度下摄食对南方鲇的低氧耐受能力有一定补偿作用。
    5  2种鲤科鱼类同种与异种鱼群的群体决策差异
    张久荭,肖玲韬,付世建
    2023, 40(6):25-31. DOI: 10.11721/cqnuj20230617
    [摘要](114) [HTML](0) [PDF 705.40 K](423)
    摘要:
    为考察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所组成的同种鱼群与混合异种鱼群在群体决策上的差异,对10尾鳊构成的10B组、5尾鳊5尾中华倒刺鲃构成的5B5Q组和10尾中华倒刺鲃构成的10Q组的鱼群凝聚力、鱼群分布状况、鱼群移动倾向等集群行为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 同种鱼群(10B组和10Q组)与异种鱼群(5B5Q组)的鱼群凝聚力、迷宫臂与迷宫中心分布密度、成群频率和群体持续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10B组的成群时间比低于5B5Q组和10Q组的成群时间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同种鱼群与异种鱼群的发动频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10B组的成功频率低于10Q组的成功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B组和5B5Q组在群体移动成功率方面均低于10Q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异种鱼群中在所有发动次数和所有成功的出臂活动方面中华倒刺鲃作为领头鱼的比例高于鳊作为领头鱼的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失败的出臂行为方面2种鱼作为领头鱼的比例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上述结果提示:中华倒刺鲃比鳊更容易成功发动群体决策行为,且比鳊更具领导能力,这可能与中华倒刺鲃相对于鳊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和更具勇敢性和探索性有关。
    6  消化活动与短期饥饿对不同摄食习性鱼类最大代谢的影响
    黄可人,张永飞,刘蒨莹,罗玉莲,庞旭,付世建
    2023, 40(5):49-54. DOI: 10.11721/cqnuj20230505
    [摘要](98) [HTML](0) [PDF 471.15 K](877)
    摘要:
    为考察不同摄食习性鱼类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最大代谢的变化情况,在24 ℃条件下,测定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丁鱥(Tinca tinc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幼鱼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研究结果显示:1) 在种间水平上,积极摄食的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比其他鱼类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比其他摄食习性鱼类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在种内水平上,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南方鲇、丁鱥和鲢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短期饥饿后的南方鲇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锦鲫、丁鱥、鲢在短期饥饿后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积极摄食的锦鲫心-鳃系统能力强,能够快速消化食物,因此在消化活动时MMR明显上升;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因采取典型的消化优先模式,故消化活动期间MMR有所降低;丁鱥和鲢单次摄食量少,因而摄食后MMR上升不明显。在经历短期饥饿后,4种鱼类均下调自身生理功能以降低能量消耗。
    7  基于水声学的长江重庆段南岸至长寿江段鱼类时空分布特征
    沈彦君,李清华,张玉凤,石妮,李英文
    2023, 40(5):40-48. DOI: 10.11721/cqnuj20230517
    [摘要](131) [HTML](0) [PDF 8.43 M](961)
    摘要:
    研究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后简称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保护区)南岸至长寿江段鱼类时空分布特征,为该江段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于2018年4月(春季)和2019年1月(冬季)在研究江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保护区南岸至长寿江段的鱼类空间分布不均匀,在春季主要分布在主汊型江段和回水沱型的江段水体上层,在冬季主要分布在江中坝周围水体的底层和上层;此外有支流桃花溪汇入的观音滩江段中鱼类密度在春、冬季均较大,分别为3.65×10 -2 和8.10×10 -2 尾·m -3 。研究江段鱼类目标强度范围为-60~39 dB,相对应的鱼类体长范围为3.94~49.55 cm,且鱼类的平均体长在冬季略大于在春季。结合有关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数据和栖息生境分析可知,长江重庆段四大家鱼保护区南岸至长寿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主要与长江上游鱼类的种类特性、繁殖特性和栖息地生境密切相关。
    8  山银花对黄羽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周小雪,杨宪,陈义娟,史沁芳,张雪
    2023, 40(4):38-46. DOI: 10.11721/cqnuj20230403
    [摘要](145) [HTML](0) [PDF 702.17 K](1006)
    摘要:
    为评估山银花(Lonicerae flos)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黄羽肉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将150只2日龄的健康黄羽肉鸡随机平均分为5个组进行为期42 d的实验,其中第1 d到第10 d为环境适应期,第11 d到第26 d(12~27日龄)为实验Ⅰ期,从第27 d到第42 d(28~43日龄)为实验Ⅱ期。5组肉鸡每日均饲喂相同基础日粮;对照组(CK组)每日饲喂不含山银花成分的饮用水;4个山银花处理组即T1、T2、T3和T4组在环境适应期饲喂不含山银花成分的饮用水,在实验Ⅰ、Ⅱ期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2.0%和3.0%的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以代替饮用水。分别在实验Ⅰ、Ⅱ期结束时检测黄羽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质量浓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总胆汁酸、肌酐、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浓度,以及免疫球蛋白IgG和IgA的质量浓度;并测定法氏囊、脾脏及胸腺质量和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研究结果显示:5组黄羽肉鸡血清总蛋白、球蛋白的质量浓度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没有明显差异;与CK组相比,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和3.0%的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可使黄羽肉鸡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明显下降,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和3.0%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可使黄羽肉鸡血清尿酸浓度明显下降,饲喂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使黄羽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升高并使血清IgA、IgG的质量浓度明显升高。饲喂原药材质量分数为1.5%的山银花水提物稀释液可有效地促进黄羽肉鸡生长并改善该鸡种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
    9  悬浮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段雨池,彭健渝,严冰荣,李英文,刘智皓,沈彦君,陈启亮
    2023, 40(4):32-37. DOI: 10.11721/cqnuj20230409
    [摘要](117) [HTML](0) [PDF 1.47 M](981)
    摘要:
    为探究水中悬浮物含量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影响,挑选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分为CK组、T1组、T2组和T3组,分别在悬浮物质量浓度为0、10、100和1 000 mg·L -1的水体中培养168 h,每12 h记录胚胎孵化率和胚胎或仔鱼的死亡率,在实验进行72 h后统计仔鱼心率,在实验进行168 h后统计仔鱼畸形率,并于实验进行4、12、24和48 h后拍照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 与CK组相比,T1组、T2组和T3组斑马鱼胚胎的累计孵化率在实验进行60 h后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且T3组的该项指标在实验进行72 h后直至实验结束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2) 在实验进行120 h后直至实验结束,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的累计死亡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3) 在实验进行72 h后,T1组、T2组和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心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4) T3组与CK组相比仔鱼畸形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升(p<0.05);5) 与CK组相比,T1组、T2组和T3组的胚胎发育较为迟缓。研究结果提示水体中悬浮物质量浓度过高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胚胎孵化率和仔鱼心率下降、仔鱼的死亡率和畸形率上升。
    10  牛蛙脏体指数的测定及其量化表征间的关系
    刘媚,许治祥,唐发辉
    2023, 40(3):22-30. DOI: 10.11721/cqnuj20230307
    [摘要](105) [HTML](0) [PDF 817.58 K](715)
    摘要:
    【目的】测定牛蛙(Rana catesbeiana)脏体指数并分析各量化表征间的关系,获取牛蛙的选育指标。【方法】将42只雌性牛蛙和38只雄性牛蛙进行实验解剖并获取体长、体宽、头长、体质量和脏器质量的量化数据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元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牛蛙量化表征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牛蛙各量化表征间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雄性牛蛙的头长-体长比值与双肺指数均比雌性牛蛙的这两项指标更高,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性牛蛙的生殖腺指数比雄性牛蛙的该项指标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雌性牛蛙体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量化表征为:体宽、头长、脂肪体质量、生殖腺质量与双肺质量;与雄性牛蛙体质量密切相关的主要量化表征为:体宽、体长、脂肪体质量、心脏质量与双肺质量。【结论】体质量、体长、体宽与头长均可作为牛蛙的选育指标,其中体质量是首选选育指标,体宽则为次选选育指标。
    11  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幼鱼个性的影响
    龚文奥,赵浩翔,张久荭,付世建
    2023, 40(3):16-21. DOI: 10.11721/cqnuj20230212
    [摘要](84) [HTML](0) [PDF 615.43 K](69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个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淡黑镊丽鱼幼鱼14 d,驯养期间水温为(25.0±0.5) ℃,考察0、35、100 lx等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鱼勇敢性和社会性的影响。【结果】与驯养在常规养殖环境(光照强度为100 lx)中的实验鱼相比,在弱光照(光照强度为35 lx)和无光照(光照强度为0 lx)的饲养环境中的实验鱼首次进入开阔区的时间有所延长,进入开阔区的频率和靠近刺激鱼群时间比有所减小,两者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淡黑镊丽鱼幼鱼在不同光照强度的饲养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行为响应,它们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呈正相关变化。
    12  微孢子虫感染下意大利蜜蜂谷胱甘肽降解酶基因
    陈兰春,秦启倩,曾慧妮,张毅,王菲,王悦弟,李治
    2023, 40(2):43-53. DOI: 10.11721/cqnuj20230209
    [摘要](115) [HTML](0) [PDF 4.31 M](776)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谷胱甘肽特异性γ-谷氨酰环转移酶2(AmCHAC2),并通过定量PCR分析该蛋白的编码基因〖STBX〗AmCHAC2〖STBZ〗在意大利蜜蜂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探讨该基因在蜜蜂抵抗微孢子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重序列比对分析AmCHAC2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和结构域组成;在线预测该蛋白的结构、互作蛋白网络、细胞定位特征和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蛋白的的系统分类和进化关系;实时定量PCR分析〖STBX〗AmCHAC2〖STBZ〗在供试蜜蜂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采用试剂盒检测分析供试蜜蜂组织谷胱甘肽含量的表达特征;采用ELISA法检测分析供试蜜蜂中肠活性氧含量。【结果】AmCHAC2由2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28.3 kDa,pI为6.71。AmCHAC2为疏水蛋白,不具备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供试蜜蜂在感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ama ceranae)14 d后大量死亡,存活率仅为23%;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微孢子虫的供试蜜蜂胸部和中肠组织中〖STBX〗AmCHAC2〖STBZ〗表达明显上调,GSH含量明显下降,且中肠内活性氧含量明显上升而触发氧化应激。【结论】〖STBX〗AmCHAC2〖STBZ〗在受到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后表达上调,这可能在意大利蜜蜂抵抗微孢子虫感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3  意大利蜜蜂转铁蛋白基因AmTsf在吡虫啉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秦启倩,陈兰春,王菲,张毅,曾慧妮,王悦弟,许金山,李治
    2023, 40(2):34-42. DOI: 10.11721/cqnuj20230208
    [摘要](92) [HTML](0) [PDF 3.37 M](737)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转铁蛋白(AmTsf),分析该蛋白在该蜂种耐受杀虫剂吡虫啉毒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分析AmTsf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和结构域组成;利用在线工具预测该蛋白的结构、细胞定位、互作蛋白网络和生物学功能,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该蛋白的系统分类和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合铁稳态测定分析该蛋白的编码基因AmTsf在意大利蜜蜂耐受杀虫剂吡虫啉毒性过程中的应答特征和功能。【结果】AmTsf蛋白为疏水性蛋白,由7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78.7 kDa,pI为6.77,具有信号肽和转铁蛋白家族保守的氨基酸残基,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环境剂量的吡虫啉暴露导致供试蜜蜂大量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吡虫啉暴露24 h后导致供试蜜蜂头部、胸部和中肠的Fe2+过剩,与铁稳态调节紧密相关的AmTsf在上述各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上调(p<0.05)。【结论】AmTsf可能通过调节铁稳态来参与意大利蜜蜂对吡虫啉毒性的耐受。
    14  温度和摄食对南方鲇能量代谢特征和低氧耐受的影响[1]
    史函颖 杨洁 谭淦 郭正浩 庞旭
    .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64)
    摘要:
    【目的】研究温度和摄食对鱼类能量代谢特征和低氧耐受的影响。【方法】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为对象,在15、20、25、30 ℃条件下,分别测定对照组(禁食组)和摄食组的日常代谢率(RMR)、临界氧压(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E)。【结果】研究发现,温度对RMR、Pcrit和LOE均有影响,随温度的增加,这些参数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对RMR、Pcrit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提升RMR(1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摄食提升Pcrit (25和30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食对LOE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表明,温度提升将削弱南方鲇的低氧耐受能力;在较低温,摄食亦将削弱南方鲇的低氧耐受能力,而在高温摄食对低氧耐受有一定补偿作用;这可能与在不同温度下其能量代谢特征、生理调节能力及身体酸碱平衡等因素相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