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受相互作用影响下的项目组合选择问题的有效求解方法

      2018(1):1. DOI: 10.11721/cqnuj20180101

      摘要 (2717) HTML (0) PDF 479.69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相互作用关系的高阶项目组合选择问题通常被转化为一个整数多项式规划问题,利用传统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不等式约束,但是引入大量非紧不等式约束会造成严重的计算负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有效求解方法。【方法】将高阶项目组合选择模型转化为混合0-1规划,利用一个新的线性化方法,将大量非紧不等式通过等式约束代替,然后采用分枝定界法来得到最优解。【结果】通过大量数值实验,展示了新方法在解决考虑相互作用关系的高阶项目组合选择问题时的计算效率。【结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求解此类问题的计算效率。

    • 向量优化中Gerstewitz非线性标量化函数的拟内部性质

      2018(1):11. DOI: 10.11721/cqnuj20180102

      摘要 (4636) HTML (0) PDF 302.78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 Gerstewitz非线性标量化函数的性质对于刻画向量优化问题的解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序锥拟内部非空的条件下对Gerstewitz非线性标量化函数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给出了这类非线性标量化函数的一些新性质并建立了向量优化问题有效点的非线性标量化结果。【结论】指出这类非线性标量化函数在序锥的拓扑内部非空条件下的一些结果不能推广到拟内部情形。

    • 中国异腹胡蜂属分类研究及所有种类检索表

      2018(1):15. DOI: 10.11721/cqnuj20180103

      摘要 (5638) HTML (0) PDF 1.86 M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中国异腹胡蜂属(Parapolybia)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方法】基于形态学特征进行传统形态分类。【结果】中国异腹胡蜂属包括8个已知种,其中黄侧异腹胡蜂(Parapolybia flava Saito-Morooka)为新纪录种,提供了这8种的重要鉴别特征和特征图;列出并详细比较了变侧异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易变的颜色特征;制定了异腹胡蜂属世界已知种类检索表。【结论】异腹胡蜂属世界已知13种,中国存在8个已知种。

    • 环境剂量的多种环境雌激素长期暴露阻断斑马鱼成鱼精子发生

      2018(1):23. DOI: 10.11721/cqnuj20180104

      摘要 (4776) HTML (0) PDF 1.34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多种环境雌激素长期暴露对斑马鱼精子发生的影响。【方法】联合使用环境剂量的雌二醇(E2)、乙炔基雌二醇(EE2)、己烯雌酚(DES)、4-叔辛基苯酚(4-t-OP)、4-壬基苯酚(4-NP)、双酚 A(BPA)等6种环境雌激素以及单独使用低剂量(5.65ng·L-1)EE2连续暴露斑马鱼(Danio rerio)雄性成鱼60d。【结果】单独使用 EE2暴露处理对斑马鱼性腺成熟度、精巢质量、精子数量和精巢的组织结构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而联合使用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处理则降低了斑马鱼精子数量,与不进行环境雌激素处理的对照组的精子数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改变了精巢组织结构。单独使用 EE2暴露处理上调了基因20β-hsd 和cyp26a1 的表达;联合使用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处理则上调了雌激素和孕激素合成相关基因cyp17a1,cyp17a2,cyp19a1a 和20β-hsd 的表达,并明显抑制雄激素合成酶基因cyp11b2的表达。联合使用6种环境雌激素暴露处理还上调了减数分裂起始相关基因aldh1a2 和cyp26a1 和减数分裂标记基因sycp3 的表达,表明这一处理抑制减数分裂起始,并增强减数分裂。【结论】多种环境雌激素的实际雌激素效应可能远强于各种环境雌激素效应的叠加。与单种环境雌激素相比,环境雌激素混合物可能具有更强的生殖风险。

    • 群体密度对中华倒刺鲃幼鱼数量辨别力的影响

      2018(1):31. DOI: 10.11721/cqnuj20180105

      摘要 (3037) HTML (0) PDF 411.45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单尾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对不同数量比的两个刺激鱼群的偏好以及该偏好是否受群体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该鱼倾向加入较大群体的行为习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鱼类行为观测装置,通过改变仪器两端的刺激鱼群(Stimulus shoal)的数量以及密度大小,进行二元选择(Binary choice test)实验,计算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选择率。【结果】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当数量比为12︰12,12︰6或6︰6时,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偏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在密度不同的条件下,当数量比为12︰12和12︰6时,目标实验鱼偏好高密度刺激鱼群;然而当数量比为6︰6时,目标实验鱼对两刺激鱼群的偏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中华倒刺鲃不能单独通过离散型数量信息(刺激鱼群的个体数)辨别鱼群的大小;当刺激鱼群的个体数较少而实验装置的刺激区空间较大时,两刺激鱼群之间的密度差异可能达不到中华倒刺鲃连续型数量信息(密度)辨别的阈值;中华倒刺鲃幼鱼可能采取了模拟数量的机制处理大数量信息而使用了对象文件系统机制处理小数量信息。

    • 南方鲇对水体Cd暴露的急性中毒效应

      2018(1):36. DOI: 10.11721/cqnuj20180108

      摘要 (2669) HTML (0) PDF 486.37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对 Cd胁迫的毒 理 反 应。【方 法】以 人 工 繁 育 获 得 的 体 质 量 为(20.80±0.51)g的南方鲇当年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水体硬度为25mg·L-1(以 Ca CO3质量浓度计)、水温为(27.5±0.5)℃、水体Cd2+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8.0mg·L-1条件下进行了96h急性暴露实验,测定了该物种96h半致死浓度(LC50)、肝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细胞色素 C氧化酶(CCO)活性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结果】水体中Cd2+对南方鲇的96h LC50为5.46mg·L-1;在水体中质量浓度分别为0,4.0,5.0,6.0,7.0 mg·L-1的Cd2+暴露处理下,实验鱼的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随着水体 Cd2+的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分别为(42.20±2.50),(34.97±1.61),(32.29±1.40),(31.63±1.82),(28.69±1.69)nmol·min-1·mg-1,且不同质量浓度 Cd2+暴露处理组的测得值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线粒体的呼吸控制率(RCR)随着水体 Cd2+的质量浓度升高而呈降低趋势,且不同质量浓度 Cd2+暴露处理组肝脏线粒体的RCR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鱼肝线粒体 CCO 的活性随着水体 Cd2+暴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质量浓度为7.0mg·L-1的Cd2+暴露处理组的这一指标值比对照组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质量浓度 Cd2+暴露处理组实验鱼脑组织ACh E活性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与后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方鲇对水体 Cd2+暴露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受到 Cd2+暴露的实验鱼肝脏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CCO 活性和 RCR 降低结果提示:在 Cd2+急性胁迫下线粒体功能受到损伤,呼吸代谢能力减弱;急性水体 Cd2+暴露抑制了实验鱼的脑组织ACh E活性,使鱼体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导致鱼体行为异常。

    • 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警戒行为模式及警戒距离

      2018(1):43. DOI: 10.11721/cqnuj20180107

      摘要 (2285) HTML (0) PDF 443.98 K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重庆大学城白颊噪鹛(Garrulaxsannio)的警戒行为模式及它在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方法】从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模式,并记录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人行道等4种不同生境中的警戒距离。【结果】白颊噪鹛的警戒行为包括听、扫视、鸣叫、观望、走开和惊飞。它在灌木林、乔木林、灌木乔木混交林和人行道的观望距离分别为(3.94±0.35),(10.77±0.53),(8.25±0.56),(5.69±0.35)m;走开距离分别为(3.32±0.32),(9.27±0.47),(6.88±0.66),(5.18±0.34)m;惊飞距离分别为(2.39±0.27),(9.53±0.56),(5.35±0.74),(3.13±0.31)m。【结论】在不考虑季节、种群大小、性别等因素的情况下,白颊噪鹛的警戒距离均值整体上表现为观望距离最长,走开距离次之,惊飞距离最短;白颊噪鹛的观望距离、走开距离和惊飞距离在不同生境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望霞危岩破坏模式及其力学解译

      2018(1):48. DOI: 10.11721/cqnuj20180106

      摘要 (2619) HTML (0) PDF 834.31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位于巫峡长江左岸的望霞危岩是长江三峡地区代表性板状危岩,对它破坏机制的研究,是揭示三峡地区边坡地貌演化的突破口,也是巫峡长江航道地质减灾的着力点。【方法】采用现场地质勘察、能量原理和突变理论方法,研究望霞危岩破坏模式并对它进行力学解译。【结果】望霞危岩呈板状,由硅质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危岩体后部主控结构面贯通段为串珠状溶蚀漏斗,充填大量松散土体,主控结构面锁固段上段为硬质灰岩、下段为软质泥页岩,引入水致弱化函数提出了主控结构面锁固段灰岩和泥页岩的本构模型;构建了望霞危岩力学模型;构建了座滑破坏模式危岩瞬时破坏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据此得到望霞危岩破坏瞬间的平均速度为2.62m·s-1,推知危岩破坏瞬间危岩体底部的瞬时速度约为5.21m·s-1。【结论】望霞危岩的破坏模式属于座滑破坏,危岩瞬时破坏持续时间约2.3s,与实情吻合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分析三峡两岸危岩破坏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借鉴。

    • 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空间分布合理性研究

      2018(1):56. DOI: 10.11721/cqnuj20180115

      摘要 (2351) HTML (0) PDF 801.70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查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的合理性,以便进一步指导后期的补充调查工作。【方法】利用Arc GS10.0I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工具,基于地貌、海拔、坡度、河网密度、降雨量等因子,分析重庆市详查点和灾害点空间分布,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详查点和灾害点的分布差异,探讨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的合理性。【结果】结合目前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分区特点,分析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工作薄弱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详查点与灾害点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在部分山洪灾害高发区详查点数量不足。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山洪灾害密度较高的渝东南部地区详查点密度最低;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某些条件下区域详查点密度偏低,如人口分布集中的73~252 m 高程区、5°~15°坡度区、1200~1300mm 降雨区及1.6~4.7km·km-2河网密度区。2)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符合防治分区情况,然而对于一级重点防治区的山洪灾害详查工作略显不足。3)根据山洪灾害易发区与详查薄弱区分布条件,统计得出重庆市境内未来需详查范围达4.58×104km2;考虑到一级重点山洪灾害防治区,这一范围面积为1.96×104km2,其中渝东北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最大,渝东南地区、渝西部地区及渝中部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则依次减少。【结论】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总体符合山洪灾害发育规律,但部分灾害高发区详查点不足,在未来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工作中,应加强详查点薄弱区的调查工作。

    • 一类2n阶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

      2018(1):66. DOI: 10.11721/cqnuj20180109

      摘要 (3775) HTML (0) PDF 282.41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类2n阶边值问题的讨论,获得此类问题的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并构建正解的迭代序列。【方法】对该边值问题运用不动点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将该问题转化为等价的积分方程,借助完备空间中的基本列必收敛的事实,在非线性项满足利普希茨条件下获得本文的主要结论。【结论】所得结论推广和完善了已有的一些结果。

    • 求解单侧障碍问题的自适应投影方法

      2018(1):70. DOI: 10.11721/cqnuj20180110

      摘要 (2616) HTML (0) PDF 392.02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单侧障碍问题在变分不等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不存在或很难求其精确解,所以很有必要进行数值解法的研究。【方法】利用有限差分格式将障碍问题离散为一个线性互补问题,得到该问题的一个投影不动点算法。然后用投影方法得到了变参数的算法,并在迭代过程中自动调整参数,每一步迭代只需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结果】将障碍问题离散为一个有限维的线性互补问题,而该问题等价于投影问题,于是得到了求解障碍问题的自适应投影算法。【结论】最后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固定参数的投影算法相比较。数值结果表明参数对自适应投影算法影响较小,而且该方法收敛速度更快。

    • 一类多元copula和拟copula的构造

      2018(1):77. DOI: 10.11721/cqnuj20180111

      摘要 (2569) HTML (0) PDF 387.16 K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了具有共同对角面函数的一类多元copula和拟copula的构造。【方法】将已有文献中对角面的概念加以推广,然后定义了一种“⊕”运算,基于这种运算建立了构造多元copula和拟copula的方法。【结果】给出了一类具有共同对角面函数的多元copula和拟copula,以及这些copula的性质。【结论】为相关统计建模和金融分析提供了描述某种相依结构的框架。

    • 一类非局部问题正解的存在性与多重性

      2018(1):84. DOI: 10.11721/cqnuj20180112

      摘要 (2411) HTML (0) PDF 300.70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一类非局部问题在无界域上的可解性,探索其正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条件。【方法】利用 Ekeland’s变分原理和山路引理等变分方法,分析该问题对应泛函的几何结构。【结果】获得了两个正解的存在性,其中一个是负能量解和一个是正能量解。【结论】结果表明,该类非局部问题具有变分结构,可以通过变分法技巧加以研究。此外,相关结果对相关领域的数学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撑。

    • 基于D-S理论的因果图区间分析方法

      2018(1):88. DOI: 10.11721/cqnuj20180113

      摘要 (4494) HTML (0) PDF 355.40 K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实际应用中事件发生概率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研究解决获取事件发生概率精确值的问题。【方法】运用D-S理论提出了因果图区间分析方法,避免了获取概率的精确值,使用似然函数和信任函数分别作为因果图中基本事件区间概率的上限和下限。针对出现异常现象的事件先确定出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基本事件,再分别求出这些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然后利用相对优势度对区间数比较大小。【结果】区间数最大的基本事件就是故障源。【结论】用区间数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值,解决了事件发生概率精确值的不确定性问题。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

      2018(1):93. DOI: 10.11721/cqnuj20170449

      摘要 (2636) HTML (0) PDF 544.81 K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提高机器人三维路径规划精度。【方法】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路径规划方法。【结果】根据路径长度和路径能量提出了三维路径规划的评价指标和优化函数, 同时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三维路径的 5 层结构, 并结合遗传算法来优化并求解最优路径。【结论】通过仿真实验深入研究了影响该方法的关键因素,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 结合HE和改进MSRCR的交通雾霾图像增强

      2018(1):100. DOI: 10.11721/cqnuj20170603

      摘要 (2305) HTML (0) PDF 2.51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受大气粒子散射的影响, 雾霾天气下的交通监控图像严重降质, 影响交通安全。【方法】针对雾霾图像存在对比度低、灰度分布狭窄和细节损失严重的问题,提 出一种结合直方图均衡化(HE)和改进色彩恢复多尺度Retinex(MSRCR)的单幅交通图像去雾霾算法。该算法首先将图像分别进行HE和MSRCR增强, 其中MSRCR 增强时, 使用具有平滑保边缘功能的引导滤波替换高斯函数来估计光照分量, 然后对增强后的两幅图像进行加权融合。【结果】通过定性分析发现, 该算法有效改善了图像的主观视觉效果; 通过定量分析发现, 该算法相对于HE、MSRCR、B-SSR和G-SSR算法, 显著提高了图像的平均梯度和对比度, 且灰度熵和彩色熵也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有效增强交通雾霾图像。

    • 晶体硅太阳电池热电集成组件的集热特性

      2018(1):107. DOI: 10.11721/cqnuj20180114

      摘要 (2071) HTML (0) PDF 478.16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集热芯实现热电集成的可行性。【方法】基于硅基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通过优化设计组件结构和层压工艺技术条件,研制出晶体硅太阳电池光伏光热一体化集成组件。【结果】对组件集热性能进行了室外实地实验测试和对比试验,发现热电集成单组件发电峰值功率达到100 Wp,同时可平均日产40~60 ℃热水50kg,综合利用效率达到50%以上。【结论】试验表明将太阳电池片作为热水系统吸热板芯片是可行的,且组件的热电性能均能得到有效改善。

    • 4种樟属植物精油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2018(1):111. DOI: 10.11721/cqnuj20170440

      摘要 (2556) HTML (0) PDF 500.09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蜀桂(Cinnamomum szechuanense)和香桂(Cinnamomum subavenium)叶片精油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植物叶的精油,比较分析4种精油的总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的能力。【结果】4种精油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香桂精油在低质量浓度(小于0.4mg·m L-1)时的总抗氧化活性明显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香桂精油清除 DPPH 自由基的活性最高,半数效应浓度(EC50)小于1.0 mg·m L-1,而香樟精油、天竺桂精油和蜀桂精油的 EC50分别为23.86,34.11,11.99mg·m L-1。4种精油对羟基自由基也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清除活性。随着质量浓度升高,4种精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逐渐低于 BHA。在质量浓度为1.0×10-5~2.0×10-5mg·m L-1时,只有香桂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低于 BHA 并在p<0.05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种樟属植物的叶片精油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是香桂精油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 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开发为天然抗氧化物质的潜力。

    • 铅污染对湘西地区毛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018(1):117. DOI: 10.11721/cqnuj20170456

      摘要 (2975) HTML (0) PDF 570.41 K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深入了解毛竹凋落物在不同铅污染环境中的分解机制。【方法】通过外源铅污染添加试验,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毛竹凋落物质量损失、凋落物呼吸、真菌生物量和酶活性分解对重度(2000mg·m-2) 、中度(1000mg·m-2)、轻度(500mg·m-2 )铅污染的短期(60d)响应。【结果】在60d的分解期内施加外源铅整体抑制了毛竹凋落叶的分解,中度和重度铅污染处理组凋落叶质量存留率高于其他组;在分解期的前40d ,施加外源铅对毛竹凋落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和菌丝量总体起抑制作用;在分解过程进行60d后,外源铅污染铅促使了毛竹凋落叶二氧化碳释放量和菌丝生物量的增加;在60d的分解期内,不同程度的铅污染均整体抑制了纤维素酶和漆酶活性,但对淀粉酶活性的增加稍有促进作用。【结论】重金属铅对毛竹凋落物分解产生了明显负面影响, 这为理解重金属矿区附近植被凋落物的分解机制提供了参考。

    • 长江中游下荆江段漫滩系统土壤氮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18(1):124. DOI: 10.11721/cqnuj20170450

      摘要 (4225) HTML (0) PDF 534.40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河段尺度土地利用方式与水文地貌单元不同组合模式下土壤氮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长江中游下荆江段7种典型组合模式下的15个样地,0~20cm 土层每隔5cm环刀采样,然后测定土壤的全氮含量及容重,并计算土壤氮密度和储量。【结果】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在芦苇地中较在薏杨林地中高,且在江心洲人工芦苇地中最大,在堤岸薏杨林地最小。不同地貌单元 0~20cm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的对比则是同为芦苇地以在江心洲最高, 然后依次是河漫滩、堤岸;同为薏杨林地以在故道中最高,然后依次是河漫滩、堤岸。在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密度的垂向分布上,农林活动增强了0~10cm土层土壤氮的相对富集、加大了垂向变异,江心洲人工芦苇地的垂向分布特征体现了大洪水间歇期土壤氮的阶段性累积过程,不同组合模式下土壤氮的差异性在0~10cm 土层较大、>10~20cm土层较小。【结论】河流漫滩系统土壤氮不仅受到土地利用的影响, 还与水文地貌性质如洪水脉冲、 侵蚀与堆积特性等有关。

    • 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前景与进展

      2018(1):131. DOI: 10.11721/cqnuj20170448

      摘要 (2955) HTML (0) PDF 659.26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梳理煤矿区土地复垦取得的理论技术成果, 为开展煤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CNKI中检索煤矿复垦相关文献,对检索到的1406篇相关文献按时间段分类统计,通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得出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现状与前沿。【结果】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矿区土地复垦方向、复垦技术、复垦模式等3方面。煤矿区土地复垦方向的确定集中于适宜性评价上,评价单元划分、评价体系构建、权重确定、评价方法选取等方面是其中的研究重点;土地复垦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以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恢复为主的技术体系;土地复垦模式多样,并由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发展。【结论】煤矿区土地复垦虽取得重大成果但仍存在复垦的土地质量差, 复垦利用率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等问题,复垦方向确定的科学化、复垦技术生态化、复垦模式综合化将是今后煤矿区土地复垦的研究重点。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