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带有工作故障与顾客止步的 M/M/1 重试排队性能分析

      2020(5):1. DOI: 10.11721/cqnuj20200511

      摘要 (3039) HTML (0) PDF 646.1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拓展随机排队理论,在M/M/1重试排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工作故障和顾客止步策略,建立一个新的排队模型。【方法】通过矩阵几何解推导出重试空间上的用户数量与服务器状态之间的联合平稳分布的显式表达式,并通过数值例子分析系统参数与系统性能指标的关系。【结果】建立并研究了带有工作故障和顾客止步的重试排队系统。【结论】为现实情况中排队的服务商和顾客提供风险预测和决策评估。

    • 求解经济调度问题的分布式加速优化算法

      2020(5):10. DOI: 10.11721/cqnuj20200517

      摘要 (2595) HTML (0) PDF 519.1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一类分布式约束优化问题,其中无向网络中的节点旨在求解一系列局部凸代价函数之和的最小值,每个节点只能访问自身的局部凸代价函数且每个节点的状态同时遵循局部边界约束和耦合等式约束。【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加速原对偶算法,该算法将两种动量项引入到分布式梯度跟踪并采用不协调的步长。【结果】假设代价函数为平滑且强凸的,在最大步长和最大动量系数足够小且为正的情况下,算法能够线性地收敛到最优解。【结论】通过智能电网仿真实例验证了算法有效且分析过程正确。

    • 重庆市巫山县和巫溪县夏季蝴蝶种类及区系分布

      2020(5):17. DOI: 10.11721/cqnuj20200518

      摘要 (3086) HTML (0) PDF 1.36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重庆市巫山县和巫溪县夏季蝴蝶种类组成以及物种区系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6—10月在巫山县和巫溪县采用样线法进行全面的蝴蝶样本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了标本制作和形态学鉴定,之后基于鉴定的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巫山县和巫溪县的蝴蝶种类组成及区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中共获得蝴蝶标本834头,隶属于5科82属156种。其中重庆市新纪录1属,新纪录14种。巫山县和巫溪县的蝴蝶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东洋界和古北界共有种占全部种数的52.56%。两县的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共有30种分布型,其中跨四区型分布的种类最多,占全部种数的30.13%;之后是跨三区型和五区型分布的种类,分别占全部种数的23.08%和19.23%。【结论】巫山县和巫溪县蝴蝶种类资源丰富,占重庆市已知种类的48.06%,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以东洋界和古北界共有种为主,在中国地理区划中以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华北区四区交叉分布种类占比最高。

    • 颜色标记对鲫幼鱼个性的影响

      2020(5):28. DOI: 10.11721/cqnuj20200504

      摘要 (3394) HTML (0) PDF 634.93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颜色标记对鲫(Carassiu sauratus)幼鱼个性的影响及颜色保留时间。【方法】在(25.0±0.2) ℃实验室条件下,将30尾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标记组,测定不同时间实验鱼的勇敢性、活跃性和好斗性,并在实验末期观察颜色掉落情况。【结果】1) 对照组和标记组勇敢性的潜伏时间随测定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但标记组和对照组在测定Ⅰ(颜色标记前)的潜伏时间与测定Ⅱ(颜色标记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2) 标记组活跃性(如游泳速度、运动时间比及运动总距离)在3次测定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有趣的是对照组活跃性的游泳速度随测定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该组的运动时间比及运动总路程却呈增加趋势(p<0.05)。3) 标记组和对照组好斗性如警告次数、追随次数、冲咬次数在3次测定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4) 鲫幼鱼的活跃性和好斗性在本实验中保持较高的重复性(p<0.001),但勇敢性在整个实验中重复性较差;鲫幼鱼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标记的颜色掉落较少。【结论】颜色标记对鲫幼鱼的勇敢性、活跃性和好斗性均无明显影响。

    • 山区路网格局与土地利用协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2020(5):35. DOI: 10.11721/cqnuj20200519

      摘要 (4457) HTML (0) PDF 3.09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应对路网建设对山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冲突效应,研究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区域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典型的山地区域重庆市巫山县为例,根据山区路网格局分布和2013—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空间句法算法、交通可达性模型和超效率模型(SE-DEA)等,探讨了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情况和路网建设与土地利用协调程度。【结果】1) 路网建设与建设用地协调性最好,与耕地、林地协调性则较差。巫山县2013—2017年耕地变化率最大,林地变化率最小,建设用地中路网密度所占比例最大;2) 巫山县交通可达范围增加,可达性平均值由0.45增至0.59。可见,巫山县路网得到了延展与扩充,路网连接性与服务区范围得到扩张。【结论】巫山县路网建设与土地利用整体上表现为协调关系,且呈上升趋势。路网格局对建设用地与耕地影响程度最大,协调程度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 基于DPSIRM模型的全域综合整治前后山水林田湖草村健康评价

      2020(5):45. DOI: 10.11721/cqnuj20200502

      摘要 (3411) HTML (0) PDF 3.99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乡村全域综合整治对山水林田湖草村健康变化的影响,为重庆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的规划布局和绩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江津区龙华白沙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生命共同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再结合熵权法、健康距离法和投影寻踪法,评价综合整治前后村社水平山水林田湖草村健康水平,找出健康距离值差异变化,并剖析单指标层面的健康距离及形成原因。【结果】2016—2020年研究区内宝珠村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07 3降至0.091 1,朱羊寺村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02 3降至0.076 9,由“亚健康”转为“健康”状态;村域内部天堂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53 4降至0.054 0,水竹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34 3降至0.078 1,通花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425 6降至0.100 4,〖JP2〗塝上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378 9降至0.054 0,〖JP〗井坝社综合健康距离值从0.334 1降至0.141 2,5个社区从“亚健康”或“较健康”转为“健康”,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健康格局。【结论】研究区村社水平的山水林田湖草村综合健康距离值在综合整治后均有所降低,村社健康水平不同程度地提升,总体处于“健康”状态。综合整治工程有助于山水林田湖草村的系统修复,能有效地增强乡村“健康”。

    • 基于逻辑回归的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5):59. DOI: 10.11721/cqnuj20200501

      摘要 (3039) HTML (0) PDF 5.82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控制城镇蔓延和保护生态空间格局,研究划定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这对城镇规划与空间扩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结合工程地质、水域环境、生态与农业、交通建设、社会经济共5类因子以及下属的12个二级因子构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体系;以201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为基准,运用逻辑回归模型模拟未来城镇用地,基于评价结果划定2030年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并进行精度评价;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和交互探究。【结果】逻辑回归模型划定2030年重庆市城镇开发边界为3 334.82 km2,初步构建了都市区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模拟预测精确度和召回率分别位于0.8,0.7以上;准确率和Kappa系数分别为0.994,0.806;测试、训练和全体数据的AUC值均在0.95以上。其次,因子探测中的首位因子为夜间灯光数据和GDP数据。【结论】基于逻辑回归模型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符合规划要求。重庆市内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未来的城镇扩展预测规模:都市区最大,其次为一小时经济圈(除都市区),再次渝东北,最小的为渝东南地区,形成“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体现了区域协同、高效发展。

    • 三峡库区澎溪河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0(5):73. DOI: 10.11721/cqnuj20200507

      摘要 (3889) HTML (0) PDF 1.84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消落带植物的养分利用、养分分配特征以及水位梯度下不同植物的适应策略,为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家溪消落带不同水位梯度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等4种典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根、茎、叶中C,N,P和K的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比较不同植物养分利用及分配策略,探讨不同水位梯度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规律。【结果】4种植物根、茎的C含量、C和N的含量比(C/N)、C和P的含量比(C/P)、C和K的含量比(C/K)均比在叶片中更高;4种植物叶片的N,P,K的含量及N和P的含量比(N/P)、N和K的含量比(N/K)均比在根、茎中更高。狗牙根和狼杷草在叶片C含量方面明显高于苍耳、苘麻;狗牙根各器官具有略低的N,P,K含量以及较高的C/N,C/P,C/K;狼杷草茎、叶具有较高的N含量和N/P,N/K;苍耳、苘麻叶片具有较高的K含量和K和P的含量比(K/P)。4种植物叶片的C,N,P,K含量随水位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C/N,C/K均呈相反的规律,N/P,N/K,K/P则相对稳定且变异均较小。【结论】4种植物各养分分配策略相似,均优先保障叶片的N,P,K含量以维持自身生长代谢;4种植物间养分含量和计量比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养分适应机制;水淹胁迫对植物叶片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消落带中部植物养分含量略高于下部和上部,更有利于植物养分积累,下部极端水淹和上部夏季极端干旱可能导致植物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生长速率减慢;除C/N以外,消落带草本植物的养分计量比特征对水淹胁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表现出较好的内稳性。水淹胁迫能够促使物种养分策略的分化,进而影响消落带生态系统养分的分布格局,同时不同物种形成了对水淹环境独特的养分适应对策,是消落带植物群落演变和稳定的重要驱动机制。

    • 一类含有非线性梯度项的抛物方程解的爆破问题研究

      2020(5):83. DOI: 10.11721/cqnuj20200506

      摘要 (2398) HTML (0) PDF 319.91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一类含有非线性梯度项的抛物方程解的爆破问题。【方法】主要利用一些不等式。【结果】得到一个关于能量满足的微分不等式。【结论】得到了当爆破发生时方程的解在两种不同非线性边界条件下的爆破时间的下界。

    • 信息效应下病毒性流感传播模型的动力学性质

      2020(5):89. DOI: 10.11721/cqnuj20200510

      摘要 (1952) HTML (0) PDF 911.54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造疾病发生率为信息有效传播率的函数,研究信息干预对疫情防控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模型的动力学分析,证明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并联系生物学意义。通过数值模拟探讨和体现模型参数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疾病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当潜伏期类输入比例为0时,模型存在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进稳定的;当潜伏期类输入比例不为0时,模型存在唯一的疾病平衡点无条件趋于局部渐进稳定。【结论】由理论和数值分析可知以下措施都将有利于疫情的防控:1) 杜绝潜伏期人群的输入,同时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使疾病传播系数下降;2) 加强微信渠道疾病信息宣传以提高信息有效传播率;3) 加强流感流行期间的不聚集和未有明显症状者戴口罩习惯的宣传以加大潜伏期者的移出率。

    • 基于因子分析与K-means聚类算法的P2P网贷平台风险评估模型

      2020(5):96. DOI: 10.11721/cqnuj20200515

      摘要 (4217) HTML (0) PDF 776.45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应用于网贷平台风险识别,提出了一种用于P2P网贷平台的风险评估模型,为网贷平台的风险划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因子指标,进而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基于因子指标变化后的网贷平台运营数据进行聚类簇的划分,最终通过聚类结果对P2P网贷平台的风险进行划分。【结果】在获取真实网贷数据之后,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对平台指标进行影响指标的划分,随后使用因子分析将影响指标转化为因子指标,并在因子指标的基础上采用K-means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聚类方法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更为符合网贷数据所对应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所得结论符合金融领域的实际情况,其聚类结果对网贷平台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 基于情感分析和情感遗忘的协同过滤推荐策略

      2020(5):103. DOI: 10.11721/cqnuj20200503

      摘要 (1717) HTML (0) PDF 557.59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弥补现有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存在的诸如无法有效地识别用户兴趣的迁移、数据稀疏情况下推荐准确率低等缺陷的方法。【方法】通过对网络用户在线评论信息进行基于方面级的情感分析,利用改进的DP算法提取出评论信息中用户潜在的情感倾向,并对它进行有效地量化,有效地将用户的情感因素引入到用户兴趣建模过程中。同时,引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解决因时间变化而导致的用户兴趣迁移的问题。【结果】模拟实验在所选的两套数据集上进行,分别针对平均绝对误差(MAE)和覆盖率(Coverage)两个常用的性能评价标准,与选定的对比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引入情感分析和遗忘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MAE,并能有效地提升Coverage。【结论】提出的算法有效地弥补了兴趣迁移对推荐准确率的影响,提高了系统对商品长尾的发掘能力。

    •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白藜芦醇的包合作用研究

      2020(5):109. DOI: 10.11721/cqnuj20200508

      摘要 (1666) HTML (0) PDF 698.76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用包合物增加白藜芦醇的水溶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将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藜芦醇/2-羟丙基-β-环糊精(2-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条件。【结果】在投料比为1∶2,包合温度为40 ℃,包合时间为50 min,搅拌速率为865 r·min-1,最终测得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78.78%,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验证了白藜芦醇/2-HP-β-CD包合物的形成。【结论】经过包合的白藜芦醇在水中溶解度由0.03 g·L-1提高到27.85 g·L-1。

    • 芳烃类化合物对呆鲦鱼急性毒性模拟研究

      2020(5):115. DOI: 10.11721/cqnuj20200505

      摘要 (1523) HTML (0) PDF 532.10 K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芳烃类化合物结构与毒性的关系,建立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方法】将化合物中不同类型的非氢原子进行参数化表征,构建了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将非氢原子及非氢原子之间的关系作为结构描述符,对25个芳烃类化合物结构进行了参数化表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了芳烃类化合物结构与对呆鲦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关系模型。【结果】两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7和0.950,标准偏差分别为0.253和0.210,模型预测能力强、稳定性高、质量良好。【结论】芳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毒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环境中的有毒化合物结构与性质关系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危岩崩塌灾害物理演进理论框架与灾害爆发时间

      2020(5):121. DOI: 10.11721/cqnuj20200512

      摘要 (1666) HTML (0) PDF 3.10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危岩崩塌灾害物理演进理论框架,分析崩塌灾害爆发时间以进一步推进危岩崩塌减灾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基于危岩崩塌减灾科学问题的前期研究,遵循地貌过程发育理念及危岩周期荷载,并通过典型危岩崩塌事件爆发时间统计分析,探索危岩崩塌灾害物理演进基础理论研究新方向。【结果】1) 构建了危岩崩塌灾害物理演进理论框架,即危岩聚集体地质成因机制、危岩荷载计算理论、危岩破坏断裂力学、危岩破坏激振理论和危岩破坏起崩动力学。2) 分析结果显示约70%的危岩崩塌灾害事件爆发在夜间尤其是凌晨;危岩崩塌灾害爆发与雨季没有明显关联性,在雨季爆发的灾害事件仅占总数的56%。3) 地月固体引潮力可增强倾覆点在危岩体重心外侧的第1类倾倒式危岩的稳定性,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可提高6.21%~11.03%,对倾覆点在危岩体重心内侧的第2类倾倒式危岩的稳定性有显著劣化作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降低幅度可达到10.33%~21.52%。【结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危岩崩塌灾害减灾基础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并有助于提升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也为深入开展地月日固体引潮力和昼夜温差冻胀力两种危岩周期荷载作用下危岩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借鉴。

    • 旅游需求与供给耦合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基于中国 31 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2020(5):129. DOI: 10.11721/cqnuj20200516

      摘要 (1525) HTML (0) PDF 1.27 M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为解析尺度,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匹配度进行分析。【方法】选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在极差标准化的基础上,应用熵值法定权重,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1) 旅游需求系统指数与旅游供给需求指数处于波动上升的趋势,中国旅游业处于良好发展过程。2) 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等级可分为极度失调等级、严重失调等级、中度失调等级、轻度失调等级、濒临失调等级、勉强协调等级、初级协调等级、中级协调等级、良好协调等级和优质协调等级等共10个级别,5个大类,耦合协调等级不断优化。3) 在中国,耦合协调度等级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分布格局。【结论】2002—2017年中国旅游需求与供给的协调度整体朝着良好态势发展,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