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山区危岩崩塌形成机制研究 —以三峡库区巫溪海螺湾危岩为例 (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Developing Mechanics for Perilous Rock in Karst Area:Taking the Hailuo Bay in the Three Gorges as an Exampl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研究三峡库区危岩崩塌地质灾害的演变机制和规律能帮助采取更合理的治理防护措施。采用地貌学和构造地质学等研究方法, 对海螺湾危岩带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据调查, 该区的危岩单体和危岩群体均较发育, 总面积达4.30×104 m2。根据其失稳模式可将该区的危岩主要分为压剪 - 滑动型和拉裂 - 倾倒型两种类型, 所占比例分别为93.7%和6.3%。研究发现, 海螺湾危岩崩塌的形成属于斜坡自我稳定的平衡发展过程。在河流的下切运动过程中, 流水不停地淘蚀岸坡底部。长期的风化卸荷和岩溶作用, 使坡体内部近于垂直的4组次生裂隙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 并且得到发展, 最终贯穿, 形成危岩体。研究认为, 岩溶作用和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对灰岩地区危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邓珊珊,陈洪凯,游来凤
.喀斯特山区危岩崩塌形成机制研究 —以三峡库区巫溪海螺湾危岩为例 (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
[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35-38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